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节,不少医院患者“人满为患”。中疾控相关报告显示,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流感病毒阳性率“跃居第一”,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有专家告诉记者,今年秋季由鼻病毒引起的感冒延迟了流感的暴发时间,预计从现在开始到明年1月中旬会达到一个峰值。
另一方面,数据显示,本月流感用药奥司他韦销售指数、每日店均销售额等均有所增长,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在某些药店甚至无人问津。有生产奥司他韦的上市公司表示,如果流感流行没那么严重,相关药物销售减少属正常现象。此外,去年曾“一药难求”的“流感神药”玛巴洛沙韦(商品名:速福达)目前货源充足,价格较为稳定。
12月1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了第50周(12月9日—15日)《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根据报告,目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流感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鼻病毒。其中,流感进入季节性流行期,流感病毒阳性率近期上升趋势明显,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阳性率显著增高,由第49周的10.8%攀升至16.5%,在南、北方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均位居第一。
2021-2025年度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中疾控图
此外,《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报告显示,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第50周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4.0%,高于前一周水平(3.6%),低于2021-2023年同期水平(4.1%,9.2%和 9.1%)。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5.4%,高于前一周水平(4.7%),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3.6%),低于 2022-2023年同期水平(6.3%和7.4%)。
北京流感高发,最近出现致头晕“新毒株”?
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市已进入流感高发季节,比往年略晚。12月24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目前流行的主要毒株为甲型流感H1N1型,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大部分可以自愈。提醒市民注意防护、及时接种疫苗,出现症状的患者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市民反映,最近出现了以头晕为症状的“新毒株”,属实吗?
温州永嘉县人民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习吧”由输液科护士自发设置,是医院“一科一品优质护理服务”的成果。
“这个‘学习吧’是今年10月新设置的,当时换季儿童生病多,输液室内经常看到小朋友们背着书包过来,一边输液,一边顶着头顶昏暗的光线,将课本放在膝盖上温书学习,看起来很辛苦。”一名医护人员说,看在一些患儿有学习需求,医院输液室护士长牵头组织,在输液室常规的输液区旁边开辟了一块区域当作“学习吧”。“来这里看看书还好,做作业其实我们也不建议,毕竟孩子生病需要多休息。”该院另一名医护人员说。
记者上网发现,外地也有一些医院有此做法,并引发网友评论:“这也太卷了,好好养病,身体才是本钱啊!”“我们这的护士都默认,打针三年级以下打右手,三年级以上打左手了。”“医院能够布置桌子方便孩子做功课,这算好了,不然蹲着写或者趴在扶手上写更累人。”
小时候,很多人都盼过生病。因为病了就不用去上学了,还能享受“病号待遇”,一边接受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一边理直气壮不写作业。如今看来这招似乎行不通了,“轻伤不下火线”,病了也不能落下功课。
流感感染后,要减少和家庭成员接触
李侗曾介绍,12月中下旬以来,北京市流感病例人数明显上升,但较去年、前年仍有所下降。目前,在门急诊就诊的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以流感为主;住院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以流感患者最多,60岁以上患者以鼻病毒、肺炎患者较多。“发病人数增多,但重症住院患者增长不明显。”
“有时临床医生在部分高风险人群出现症状、等待检测结果的同时,安排抗病毒治疗,请大家理解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李侗曾说,研究证明,接种流感疫苗或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老年人确诊流感后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住院治疗概率。
李侗曾建议市民,要养成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咳嗽礼仪;科学佩戴口罩,尤其是在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空气流通不佳、人员密集等高风险场所。感染流感后,要做好居家隔离,注意开窗通风,减少与家庭成员接触。照护患者时,要注意保持距离、戴好口罩。
图片
据新闻晨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