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创新“幸福里”社区新型劳务用工平台,构建了产业发展、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三方共赢的“幸福里”社区模式,并在全省进行推广。一年来,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不断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以“幸福里”社区为龙头,以零工市场、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依托“幸福里”社区和零工市场等建设,群众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照顾家庭两不误,收获了就近就业的幸福。

会泽县:送岗到家就业无忧
会泽县盛之发机电会泽有限公司就近吸纳800人就业。
“从公司出发,不到两分钟就到了奋斗驿站就业‘幸福里’社区,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有专门为务工人员设计的低价职工食堂,还有图书室、健身房、活动广场,太方便了。”曲靖市会泽县矿山镇的进城务工群众栾春琼说,“奋斗驿站把我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真没想到我们打工人还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
近年来,会泽县采取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在以礼街道、宝云街道、娜姑镇、乐业镇和待补镇建设集就餐、住宿、出行、娱乐、购物、就医、就学、金融、维权为一体的奋斗驿站就业“幸福里”社区5个,为全县以及各乡(镇、街道)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及产业工人提供集中供餐、拎包入住、送岗到家、定岗培训、维权服务、矛盾调处、孩子托管等一站式服务。其中以礼街道奋斗驿站就业“幸福里”社区总面积达2367.73平方米,设置创业中心、技能培训室等8个功能室,设有132张床位。服务重点用工主体45家,截至目前,为全县民营企业开展技能培训0.49万人次,组织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2.9万余人次。
栾春琼在以礼工业园区的盛之发机电会泽有限公司打工半年多,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盛之发机电会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于2023年7月入驻以礼工业园区,现有员工800人,月平均工资3500元,公司通过开设社工之家为企业员工提供孩子托管、课后辅导等服务。此外,公司还根据员工需求,为他们提供免费午餐、茶水等暖心服务,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目前,园区已引进电子制造、服装、食品加工等企业34家,年产值达2.5亿余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新增就近就业3600余人,年人均增收3.6万元以上。
给会泽县务工群众带来实惠的还有同时建成的会泽县“零工市场”。市场位于钟屏街道文笔社区,总面积1006平方米,内设市场服务中心、8大功能区、12个对外接待窗口,日均推送就业岗位2000余个、服务务工人员1500余人次。
近年来,当地采取政府牵头,“街道、社区、企业+N”联动模式,建设县级“零工市场”1个,并向乡(镇、街道)辐射建设“零工驿站”25个,为零工人员提供寻岗、就业、维权等一系列服务,确保返乡务工人员有活干、有钱赚,架起群众就业“连心桥”。
云报全媒体记者李海球通讯员董夏泓
永仁县:发展产业定格幸福
永仁县充分利用“幸福里”平台,推动彝绣产业发展。
近年来,永仁县充分利用“幸福里”平台,推动彝绣产业发展。通过“幸福里+彝绣”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州级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多个彝绣扶贫车间及工坊,形成“园区+企业+协会(合作社)+绣娘”的产业链条。2024年上半年,彝绣产业实现产值2089万元、增加值1397万元,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永仁县以全领域组织化推动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旺悦莓4000亩数字蓝莓产业基地,带动县内5家主体发展蓝莓种植1500余亩,泰杰阳光果蔬孵化基地、板下蚕桑等一批高质高效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为应对林果产业用工短缺和劳动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永仁县启动“幸福里”劳务用工平台,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和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平台上已有4626名务工人员注册,累计招录派送工人27.09万人次。
“幸福里”社区不仅在产业集聚地建设了配套设施,还提供免费食宿、上下班专车接送等服务,提升了务工人员的生活质量。务工人员的薪酬待遇也得到优化,大部分务工人员的月工资达到4500元。社区内的“家庭式”环境和完善的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务工人员,形成“拎包入住、送餐到岗、往返接送”的良好用工环境。如今,很多外出务工的劳动力都返回家乡就业,为当地提供充足劳动力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到家庭。
云报全媒体记者段晓宇
勐腊县勐捧镇:服务暖心群众满意
在勐腊县勐捧镇,一个占地约120亩的“幸福里”社区正有序运转。它有效对接零散务工人员和企业用工需求,成为解决用工和就业难题的“幸福桥梁”。
今年以来,勐腊县着力打造社区带动、村寨拓展、村小组辐射的“1+2+N”框架模式,通过设立勐腊县勐捧镇无忧零工市场、勐腊县外籍务工人员服务站,在勐哈村委会、勐捧村委会成立劳务合作社,在村小组搭建零工驿站,将就业服务延伸至一线,辐射带动勐捧镇8个行政村11个社区5.5万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依托勐捧镇冷链物流中心,“幸福里”社区围绕特色产业和居民需求挖掘潜力、开发就业岗位与周边27家企业、农业产业基地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发动190余个党组织、200余个群团组织通过项目合作、资金支持、志愿帮扶、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多边共赢。
目前,社区可保障季节性高峰期每天用工岗位780个,在增加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就业1万余人,其中稳定就业2896人,每月平均务工收入约4000元。10余家农业相关企业加入产业链。自“幸福里”社区搭建以来,平均每天提供300余个灵活就业岗位,群众实现增收2500万元以上。
云报全媒体记者戴振华 见习记者林丽华通讯员自春花
南涧县就业“幸福驿站”揭牌
近日,南涧彝族自治县就业“幸福驿站”揭牌运营。
南涧县就业“幸福驿站”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规划、岗位推荐、职业培训、技能提升、劳动权益保障以及为用人单位提供用人需求摸查、惠企政策指引、用工需求保障和岗位供需匹配等多种功能服务,并同步配套宿舍楼、“幸福小院”等,不仅能为全县辖区内务工人员免费求职和县内外企业用工提供双向对接服务,还能够为务工群众提供便利的吃住生活保障,降低群众务工成本。
今年以来,南涧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0.33万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2.79万人次。就业“幸福驿站”的建立,将有力促进南涧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助推就业服务提档升级。
(云南网)
(申城风景线)当数字化遇上“烟火气” 上海菜场转型升级获市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