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

小编

中新社宁波12月6日电 题:“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
(图侵删)

  作者 王梦瑶 钱晨菲

  “黄鱼一上,黄金万两”,肉质细嫩、鱼身金黄的大黄鱼是江浙人宴席上的重头菜。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的村民手中,这一条条鲜活游动的大黄鱼也是实实在在的“黄金鱼”。

  近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来到高泥村,这里是浙江省网箱养殖(黄鱼)第一村,又被称为“浙东黄金港湾”,全村超过60%的村民从事网箱养殖,养殖面积有3000余亩,黄鱼年产值约1亿元(人民币,下同),村民平均每户年收入超30万元。

高泥村网箱养殖基地。 钱晨菲  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高泥村第一批养鱼人去福建学习养殖闽粤东族大黄鱼,用铁丝、柴油桶自己拼凑出了第一个网箱,但闽粤东族大黄鱼抗低温能力较低,1999年的一场寒潮让养鱼户们损失惨重。

  痛则思变。1997年,高泥村引进了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在渔业部门牵头下,开始选育适合本地的传统鱼种——岱衢族大黄鱼。

  “岱衢族鱼本来都要灭绝了!”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根兴表示,由于过度捕捞,当初寻找种鱼时岱衢族大黄鱼已经很少见。而且野生大黄鱼野性极强,在水泥池子里会胡乱冲撞,损失率极高。

  最后捕到的100多条鱼,只存活了4条。“如果这4条全是雄的或者全是雌的,就没办法了,还好有一条是雄的。”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顺顺说,为了养活这4条“宝贝鱼”,当时还额外多花1000元找专人负责看护,负责给它们“开小灶”。

  就这样,靠着这4条鱼,公司第一年育种一万多尾,随后慢慢变大,越来越多。2002年,第一批岱衢族大黄鱼鱼苗在高泥村投放,随后在苗种的不断更新迭代下,高泥村建成了国家级大黄鱼良种场,打造了全市最大黄鱼养殖基地。

  同时,通过对黄鱼养殖网箱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新型网箱最大能抵抗12级台风,极大保证了海上养殖的安全性。在网箱改造升级过程中,养殖空间削减20%,鱼苗成活率提高了15%,网箱利润从200元/平方米提高至600元/平方米。

12月5日,养殖户在捕捞黄鱼。 钱晨菲  摄

  “鱼越养越多,产量越来越高,外形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高。比起父亲那一辈,我的养鱼收入已经翻了十倍不止。”高泥村网箱养殖户乐海勇说。(完)

【编辑:胡寒笑】

集大原高铁全线铺轨完成 预计年底具备开通条件

迁徙逐渐进入高峰 官厅水库一天迎来8000多只候鸟

电影《爆款好人》:聚焦小人物 照见大时代丨聚焦2024电影国庆档

课上拔火罐?“头发变多”的秘笈来了!

贵州省晴隆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_1

福建省浦城县发布大雾橙色预警

2024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启幕

西北民大敦煌舞班:壁画“跳出”的不止飞天,更有力士

辽宁省大洼县发布大风黄色预警_2

英超综合:曼联、阿森纳主场告捷

立体呈现聂璜笔下的《海错图》“故宫里的海洋世界”亮相

湖人队记:詹姆斯&浓眉计划出战明日季前赛战太阳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明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