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爆改”的儿童智能手表,还安全吗?

侠名

原本定位为守护儿童安全的智能手表,正引起家长的担忧。

被“爆改”的儿童智能手表,还安全吗?
(图侵删)

热销的智能手表

儿童智能手表最初是为了让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及时沟通,其包含的即时通讯、健康监测、运动轨迹追踪、SOS紧急呼叫、智能防丢等安全守护功能,织起了一张安全网。

据中国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儿童智能手表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目前中国5岁至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智能儿童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大概每3个孩子就有1个电话手表。

随着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成为“标配”,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我买它的本意是和孩子通话。但现在孩子每天在家刷智能手表,有时候走在路上也刷,不知道里面是有什么好玩的。”家长梅女士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反映。

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不断丰富。从最初单纯的通讯联系和位置追踪,到如今的小游戏、短视频、动画片和社交互动等多元功能,儿童智能手表的过度娱乐化引起家长担忧。

“我们要进一步厘清,这个手表到底是为谁服务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或少年,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是市场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摸索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喆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

万喆认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或少年面临不同的需求,基于此应厘清智能手表的细分市场;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不能过分强调安全而完全忽视娱乐属性。

“安全神器”不安全

对儿童智能设备过度娱乐化带来的隐患,国家已经重视起来。

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明确要求重点整治儿童智能设备。其中指出,儿童智能设备存在自带App包含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以及以积分排行、功能解锁、背景更新等为名,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的问题。

根据今年3月正式实施的《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儿童手表制造者需要在监护人控制应用程序中设置相应的功能,支持监护人能够对儿童智能手表及应用程序进行适当的控制,如社交娱乐、应用内付费、通信浏览等操作。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对国是直通车表示,随着儿童智能手表功能越来越丰富,针对未成年人自控力较弱的特点,需要国家对相关行业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从防沉迷的角度来说,作为儿童智能设备的制造商,应该根据未成年人的不同特点设定不同的使用规则。

“作为企业,要充分考虑产品受众。如果是面向青少年,监管责任应该更严格一些。”常莎说。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认为,纠正对儿童智能手表的过度开发,既需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规章和指南,也需要完善行业监管的配套举措。要通过严格的前置性审核、技术性管制和政策法规约束,综合性遏制儿童手表的“智能过头”问题。产品开发者须有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责任心,及时下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功能。作为法定监护人,家长要加强对孩子正确使用儿童手表的教育引导,避免孩子过度依赖和沉迷其中,同时对孩子的消费行为要科学监管。

商务部: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推动电信、教育等领域扩大开放

海地教育系统遭受武装暴力冲击 数十万儿童面临失学风险

追踪万人发现,日常零食吃点它,大大增加健康长寿概率!

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举办迎新大集

部长通道丨李小鹏:40天内67亿人次自驾出行 成为春运出行主力

青藏铁路开心岭钢轨换新装

美国总统拜登与波兰总统及总理举行会晤 讨论能源安全等议题

陕西省绥德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1

(寻味中华|非遗)“云朵上的民族”庆羌年迎丰收

(新春走基层)“免签”遇上“元宵” 外籍旅客经深圳多口岸纷至沓来

重庆忠县:“微更新”让老巷子焕发新活力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如何进行?抽查哪些内容?一图读懂→

被“爆改”的儿童智能手表,还安全吗?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明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