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学术三餐”滋养青年人才成长

侠名

原标题:重庆交通大学:“学术三餐”滋养青年人才成长

重庆交通大学:“学术三餐”滋养青年人才成长
(图侵删)

“在喀斯特溶洞复杂环境中,信号遮挡严重,怎样确保无线信号可靠传输并实现可信定位?”“海上航行的货轮载重大、惯性强,货轮间是否具备安全协同控制的可行性?”……

在重庆交通大学一场主题为“未来交通科技融合”的学术午餐交流会上,信息学院青年教师张振源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管控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后,来自不同学院的负责人先后抛出多个问题,引发了教师们的深入思考。

“说实话,这些实际场景的典型问题对于信息学科出身的我而言,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但它们又实实在在属于信息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振源认为,学术午餐交流会让他真切地感受到学科融合的魅力。

“学术餐会着眼科技前沿、面向未来,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面对面交流碰撞的平台,推动学校围绕国家重点工程成立了多个工作专班,对学校的综合改革和重点突破影响深远。”重庆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海涛说,随着学术早餐会、午餐会和晚餐会的相继开展,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三餐会”。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宫辉表示,“学术三餐会”既能聚焦学术、科技最前沿,破除科研的“信息茧房”,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又能够帮助青年学者深耕专业领域,注重点面结合,以全局性思维立足当下、谋划长远,推动青年学者在科技研发、教育教学等领域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助力人才成长发展步入“快车道”。

先后参加过学术早餐会和学术午餐会的青年教师杨俊,已经成长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交流会上,有老师提出在钢管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脱空可能会对结构造成先天缺陷,这为我的科研带来了启发。针对这一问题,我开展了混凝土流动性相关试验,随着混凝土自密实性的提高,这个缺陷也得到了改善。”杨俊说。

实际上,每次学术餐会,杨俊都受到很多启发。他还将学术餐会的方式引入实验室青年科研群体中,开展“学术晚点心”活动,邀请瑞士、加拿大等地青年学者做学术分享,每次都有100多人线上线下参会讨论。

“学术餐会仿佛就是一个催化剂,扩展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管理交流的形式。”任海涛说。

学校人文社科中心组织的“交叉视界下的多元对话”晚餐会,每次聚焦2至3个学科,专家对申报教师的选题及研究内容,进行把脉问诊和答疑解惑,有效校准了老师们的选题方向,明确了优化改进的思路,提升了教师申报项目和做好后续研究的信心。

在一场学术午餐会上,艺术设计学院青年教师何顺平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青年教师雷怡,围绕“AIGC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作主题报告,还意外地吸引了许多同学参与,大家的热烈讨论,帮助她俩解开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困惑。

河海学院青年教师张世欣从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在一次学术餐会上,他与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老师李伟凯共同作报告。

“李老师的研究报告打开了我的研究思路,让我找到两个学科多个交叉融合的精准落脚点。”张世欣说,未来可尝试采用机器智能方法进行絮凝剂最优分子结构的模拟。尤其是构建新型蛋白基絮凝剂靶点时,往往需要大量实验,代价昂贵,李老师提出了构建基于域泛化的蛋白分子组学模型,有效提升模型对絮凝剂靶点预测的泛化性,这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手段。

“人事处以图文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为我画的数智画像,让我能清晰看到自己未来的成长空间和最优发展路径。”张世欣说,通过学校领导和专家的点醒,自己学会重新审视科研人生,不断提升学术品位。

“‘学术三餐’积极引导和帮助教师担重任、挑大梁,做有组织的教学、有组织的科研,在全校营造出人人争创一流的学术氛围,加快推动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宫辉说。

(记者 张国圣 李 宏)

来源:光明日报

1+1+1>3?神秘数字带你解锁江苏的“工业密码”

沙漠边缘阻击战“水”从哪来?这座水库建成后蓄水量≈80多个西湖

雨雪降温大风天气来袭 明起中东部多地或上演冷暖转换

黑龙江省肇州县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长三角铁路6日计划增开列车351列,全力应对返程客流高峰

记者走基层|当快递小哥来到骑手友好型社区

闽北三万亩再生稻头季按下插秧“启动键”

美联邦航空管理局将对美联航波音客机机身面板缺失一事展开调查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千米

科尔:克莱膝盖不适 对阵马刺能否出战视情况而定

甘肃省通渭县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黑龙江省伊春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3

重庆交通大学:“学术三餐”滋养青年人才成长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明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