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下了好几天大雪,世界变成白茫茫一片,缥缈的寒气宛如一道白色屏障,隐没了道路和沟壑。高大的杉木,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如换了一层新装。杉木后面,是连绵不断的雪山。

蜿蜒的山间公路,缠绕在群山之上。公路尽头,有一座由迷彩色墙板和保温层构建的哨所。高耸的院墙上,“以山为家”4个大字赫然醒目。哨所里,中士刘光宗坐在指挥中心,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控器。此时室内仪表显示,室外气温是零下12摄氏度,刘光宗正在研究巡逻点位的合适路线。
每次巡逻,刘光宗都会带领战友们仔细观察路况。有几个点位在半山腰上,部分路段仅有30厘米宽。下雪天,路况更加凶险,巡逻时不能有一点疏忽。
早晨8点,巡逻的号声准时响起。大家穿好大衣,简单动员部署后,小队携带装具正式踏上了巡逻路。
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巡逻8个点位,要在几座大山之间往返,行程20余公里。对于刘光宗而言,巡逻已是他7年军旅生活中的日常状态。
尽管裹着厚厚的军大衣,巡逻路上迎面而来的风雪,仍让官兵感到刺骨的寒意。军犬“追风”也在打哆嗦。很快,大家的防寒面罩上便出现一层白霜。
不久,他们遇到了第一个难关——蹚冰河。冰河表面结了一层薄冰,官兵必须穿过冰河,才能完成后续任务。刘光宗作为指挥员,背起军犬“追风”第一个下河。冷透骨髓的寒意瞬间传遍全身,小腿转眼被冰水浸湿,他小心探清了路,才招呼身后的战友过河。
刚刚走出冰河,大家的鞋子和裤腿上就结了冰。刘光宗知道,如果不赶紧采取保暖防冻措施,很容易被冻伤。多年前,刘光宗刚来到这座哨所时,就曾被冻伤。那天,他穿着湿冷的鞋袜坚持巡逻,走着走着感觉脚底又痛又痒。回到哨所脱下鞋子,才发现脚已被冻成了紫红色。
刘光宗迅速安排战友捡来一些枯木,生起了火堆。战士们烤干了裤腿,换上干燥的鞋袜,熄灭火堆,继续踏上巡逻路。
点位坐落在山腰处,蹚过了冰河还要继续走大约8公里路程。途中要经过密林、陡坡……
战士们互相加油鼓劲,一步步走在无边的雪野。继续前进了3公里,突然,走在前面的刘光宗一脚踩进了雪坑,战友们连忙伸出手臂把他拉上来。
高原的雪,看上去厚实,踩下去却是软绵绵的。苍茫群山间,雪落后四野无痕,很难准确判断积雪下面的路面情况。走在盖着雪被的沟壑之间,稍不留神就可能发生意外。而且,在积雪中行走,人的体能消耗也会增大。
茫茫雪野,让这条位于群山之间的巡逻路显得格外漫长。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官兵终于到达了第一个点位。设备检查完毕后,官兵煮熟携带的方便面,开始吃午餐。热气腾腾的方便面,驱散了身上积攒一路的寒意。原本冻得说话都有些困难的脸颊,此时舒展开来,有了笑意。短暂休整过后,他们又继续前行。
此时,剩下的道路相对平缓,路况没有那么复杂。太阳渐渐落下山头,只有丝丝余晖投射在官兵的脸上,映着“高原红”。
迎着风雪,官兵走过雪原、穿过密林和冰河。他们用坚定的脚步诉说:风雨无阻,巡到每一个点位,是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王兴来)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