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日)是大年初七,也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相信不少公众正在复工复岗的途中,收拾心情,迎来崭新的一年。大年初七有项习俗,就是登高出游,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去我国的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看一看,这其中,既有已经设立的,也有正在推进创建工作的,但是无一例外,都“内藏乾坤”。

今年是蛇年,国家公园里自然少不了包含蛇在内的爬行类动物,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中,就生活着竹叶青蛇、银环蛇、海南尖喙蛇等;而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也有蛇根木、蛇皮果、疏花蛇菰等名字包含“蛇”字的植物。蛇年的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长啥样?正在创建的候选区、候选园进展几何?
黑眉锦蛇(符惠全/摄)
走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仿佛置身爬行动物的乐园,这里分布的爬行动物占中国爬行动物物种数的比例超过20%,蛇类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鹦哥岭片区鹦哥嘴管理站站长符惠全说,在国家公园里进行日常巡护,尤其是夜晚,发现蛇类的可能性很高;仅鹦哥岭片区,就至少分布有52种蛇类。
符惠全:像毒蛇就有6类,眼镜王蛇、矛头蝮、烙铁头、银环蛇、竹叶青,还有珊瑚蛇。一般毒蛇类的,大部分是晚上出没的。像游蛇科,白天会出来晒太阳。一般蛇不会主动攻击人的,无非就几种情况,就是你经过它狩猎的区域,它把你当成猎物了;或者严重干扰到它,感到威胁了,它就反击。眼镜王蛇它有护卵的行为,你经过它孵卵的领域,它可能会主动攻击。如果你想进山的话,最好拿一条棍子,打草惊蛇嘛。体型小的话,你绕开了就好了。
海南尖喙蛇(符惠全/摄)
蛇类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为什么海南热带雨林会成为蛇类的天堂?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汪继超介绍,蛇类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这里蛇类物种数较多,与海南热带雨林的环境气候特征有很大关系。
汪继超:人类和蛇一样,都是自然界的物种,都有相应的生态位。通过自然界的食物链构成一个食物网,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所以保护蛇类也是在保护人类自身。全世界有3800多种蛇类,中国的蛇类有300余种,海南分布有70多种蛇,有60多种蛇类在热带雨林中有分布。这一两年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蟒蛇,因为蟒蛇的个体比较大,做种群数量的调查,包括环境的承载量怎样能满足这样一个物种的生存需求。我们还关注了海南尖喙蛇,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已经把它单独命名,成为一个海南特有的新物种。
疏花蛇菰(朱仁斌/摄)
动物之外,你知道吗,还有不少植物“与蛇有关”。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收集保存有14000多种植物,其中有约40种植物的名字中带有“蛇”字。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杨永平介绍,比如蛇菰,就是一种寄生植物,它茎部细长,顶端有肉穗花序,形态独特,整体外观与蛇的头部和身体有几分相似。
杨永平:另外一个比方说蛇皮果,是我们从东南亚引种的一个棕榈科的热带水果,果皮就像布满蛇的鳞片一样,味道还是比较独特的。蛇根木,很有意思,如果你把它的根挖出来,根有点像蛇的样子,拉丁学名叫Rauvolfia serpentina,指的也是像蛇的样子。植物的话,整体来讲跟蛇没有多少关系,主要就是样子比较像蛇。
长序蛇皮果(朱仁斌/摄)
作为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近两年正在积极推进国家植物园创建工作。自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创建以来,该园累计引种10982种次,成功实施了10种珍稀濒危植物的野外回归计划,年科普受众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杨永平介绍,就在近期,该园还面向亲子家庭等群体组织了新一期的雨林博物成长营。
杨永平:在北方天寒地冻的时候,我们西双版纳正处在旱季,昼夜温差比较大,但是每天早上都会下雾,也是对热带植物水分最好的补充,有很多开花的植物,景观很漂亮。这次博物成长营,全程都是科学家主讲,认植物、讲生态,培养孩子跟着科学家真正体验一下做科研。有个爸爸就给我讲,孩子不想走,想自己再待两三天再离开。去年11月,我们国家植物园设立方案通过了,后面就要做建设方案了。我们要重点收集我国热带和干热河谷的种质资源,可能要做一些干热河谷方面的引种、调查、收集。2025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能够得到批准设立,希望我们在争取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方面有所突破。
雨林博物成长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
根据《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除了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候选园,上海辰山国家植物园候选园也被纳入体系布局。以“金蛇闹春 ‘植’等你来”为主题的迎春花展正在该园展出,给广大市民游客献上独具特色的第一波早春花海。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介绍,这次花展以牡丹和高山杜鹃为主打花卉,设置了四大精品展区,自开展以来,截至2月3日,已迎来游客两万七千多人次。
胡永红: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展示了65个品种270余株各类高山杜鹃,通过东方美学画卷的形式徐徐铺开,展现历史长河中杜鹃花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和审美演变。以及76个品种的608盆促成栽培的牡丹花,搭配造型独特、层次丰富的五色梅、扶桑、烟火树等热带花卉。结合青少年自然教育课程,增强对植物的感知与关注,适合市民在新春里举家出游。
上海辰山植物园迎春花展(上海辰山植物园供图)
据介绍,本次迎春花展将持续到2月16日,想要打卡这一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的游客朋友们可以计划好时间,赏春踏青了!胡永红表示,为扎实推进国家植物园建设,上海辰山植物园将立足长三角,面向东亚和南北美洲,实现华东地区90%的珍稀濒危和重点野生植物的迁地保护,聚焦重要经济植物,重点是药食同源植物的利用研究,力争至2035年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现代化和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国家植物园。
胡永红:我们已经实现了75%左右华东地区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迁地保护,目前园区活植物有27617个登记号,野生植物10261种,栽培品种10429种。我们设立了“华东野生濒危资源植物保育中心”,发展成为“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在华东地区的重要成员单位。我们运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建立动态更新的区域性植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我们还积极选送重要植物种子,比如丹参、益母草、蔷薇等参与航天搭载实验,创制新的种质资源。面向人类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需求,我们形成了植物多样性与保护、园艺与生物技术、植物代谢与资源植物开发利用三大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新的一年,我们将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和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国家植物园继续努力。
上海辰山植物园迎春花展(上海辰山植物园供图)
与我国东南一片春意不同,春节期间,正是西北地区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间,大雪覆盖在苍茫大地。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与阿勒泰地区交界处的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候选区,却依托独特的地形地貌、水源条件和植被资源,成为包含全国80%以上的蒙古野驴种群在内,多种有蹄类动物的天然庇护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康表示,如今,成群的鹅喉羚、蒙古野驴等有蹄类动物正在保护区栖息觅食。
杨维康:2022年以后,卡拉麦里全域禁牧,保证了有蹄类动物在冬季有相对比较充足的食物来过冬,没有放牧家畜竞争食物。整体来讲,卡拉麦里冬季对有蹄类野生动物来说是一个避险的天堂。我们的监测也发现,尤其是碰到鹅喉羚的频率明显偏高,经常可以看到五六十只甚至上百只大群的鹅喉羚,身体状况都非常健壮,蒙古野驴的种群数量也是稳中有升。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鹅喉羚(杨维康供图)
通过国家公园创建,当地有效保护了全球典型温带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了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众多干旱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以及世界第二大硅化木群和大规模的雅丹地貌等自然遗迹。据监测,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普氏野马新生20匹,总数达332匹;蒙古野驴新增100余头,总数达3400余头;鹅喉羚新增800余只,总数达11200余只。杨维康表示,去年,研究团队通过对交通基础设施与野生动物迁徙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展望新的一年,希望在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方面能够更上层楼。
216国道上漫步的蒙古野驴(杨维康供图)
杨维康:在卡拉麦里区域100余公里的高速公路路段上,我们设计了22座野生动物通道,架设了214台红外相机,进行了三年的监测。监测结果是非常好的,高频率、大批次的鹅喉羚和蒙古野驴,借助野生动物通道穿越了高速公路;原来216国道上的车辆降低了90%,不再对卡拉麦里区域的野生动物构成威胁。但是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部分的蒙古野驴和鹅喉羚是在夜晚穿越,而尤其是蒙古野驴是昼行性动物,为什么在夜晚穿越?我们还将做细化研究,研究它们的活动节律。我们希望卡拉麦里国家公园早日挂牌,也会强有力地推动国家公园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水平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中国之声记者丨王泽华 叶飞 蒋雪娇 相海坤
西安回应“农村大龄青年娶妻难”:各区县应搭建农村青年婚恋平台
雨雨雨!今日江西南昌上饶等地局部有中雨 明日中南部局地有暴雨
“五一”假期天津接待游客超1400万人次 旅游收入12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