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之光更好点亮乡村

侠名

  一台社火,民俗文化唤醒浓浓年味;一支湖笔,文房瑰宝写下新春祝福;一场“村晚”,非遗表演点赞新时代……广袤乡村,非遗闹新春。

让非遗之光更好点亮乡村
(图侵删)

  去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乡村是春节习俗的发源地,也是许多非遗文化的发源地,许多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民间艺术都产生于乡村,并在乡村代代相传。

  从乡村走出去的非遗文化瑰宝,也反哺着乡村。以非遗工坊为例,全国共建设9100余家非遗工坊,直接吸纳27万余名脱贫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6万元。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让非遗之光更好点亮乡村,要完善保护传承体系。加强多方协作,搭建非遗资源整合平台,促进非遗项目、传承人、研究机构、企业等相关各方对接与合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例如,河南省打造“非遗一张图”,为全省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个更加权威、具象、统一、全面的展示平台,有力促进非遗资源保护和利用、学习和传承、弘扬和传播。要加力培养和支持非遗传承人,鼓励其收徒传艺,将非遗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大传播普及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又如,陕西省绥德县邀请绥德泥塑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社区,授课传艺,打造非遗人才“成长链”,传承队伍不断壮大。

  让非遗之光更好点亮乡村,要找到非遗更多“打开方式”。挖掘非遗文化的现代内涵,将其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与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让乡亲们更好鼓口袋、富脑袋。开发更多“非遗+国潮”“非遗+动画”等“非遗+”产品,实现非遗在新时代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创新非遗与年轻人的链接方式,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通过时装、家居、文创产品等形式,让非遗以更时尚、更实用的方式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

  新的一年,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让更多非遗活跃乡村全面振兴大舞台,添彩助力,点亮乡村更加光明的前景。

  《 人民日报 》( 2025年01月24日 18 版)

辽宁省金州区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2

赏花去🌸!开启一场与“春日经济”的“双向奔赴”

湖南省安乡县发布雷雨大风蓝色预警

龙岩:山区崛起全链条电商经济

雷迪克:浓眉伤情暂无更新 我们近期的防守令人兴奋

(新春走基层)探访江苏滨海“稻田咖啡屋”:农旅融合添活力 田园生活日日新

安徽省淮北市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1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浙东黄金港湾”涌出条条“大黄鱼”

黑龙江:“大雪首日”局部大雪 大兴安岭北部最高温-21℃

非卖品!名记:鹈鹕无意交易赫伯特-琼斯

(乡村行·看振兴)贵广高铁穿梭十年 串起广西瑶乡振兴梦

美国缅因州正式恢复特朗普在该州的总统选举党内初选资格

让非遗之光更好点亮乡村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明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