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苍穹与深蓝 我国前沿科技实现“硬核突围”

❤

央视网消息:国家航天局2月28日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的玄武岩,验证了全月尺度月球岩浆洋假说,相关论文2月28日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逐梦苍穹与深蓝 我国前沿科技实现“硬核突围”
(图侵删)

月背样品验证了月球岩浆洋假说

月球岩浆洋假说是月球起源与演化的一个重要假说。该假说提出,月球形成之初,曾呈现为全月范围的岩浆海洋。而随着后期的研究发现,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演化不完全一致,月球岩浆洋假说受到质疑。这次嫦娥六号任务首次带回了月球背面的样品,通过样品的研究,让科学家有了最新的证据,研究样品中玄武岩的主体形成年龄为28.23亿年。通过对比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样品特性,验证了月球岩浆洋假说。

月球正面背面差异显著或源于巨大撞击

对月背玄武岩中铅同位素的研究还揭示,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在岩浆洋结晶后的演化过程存在差异。而大型撞击会使月球铅同位素组成产生变化,研究团队由此判断,形成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巨大撞击,可能改造了该区域月幔的物理化学性质,导致如今月球正面和背面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祝融号"火星车发现古海洋痕迹

除了对嫦娥六号月背样品的研究有了诸多新发现,记者2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也有一些最新研究发现。

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着陆区的地下10到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这些地质特征与地球海岸沉积物高度相似,这种结构只有在持久稳定的大型水体环境中才能形成。这项研究提供了火星北部平原曾存在古代海洋的关键证据,说明火星曾经历过长期温暖湿润的时期,可能曾经是宜居的。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于2021年5月15号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启动建设

2月28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在广州南沙正式开工建设,这也是世界首个2000米级坐底式可载人长期驻留的深海实验室。

世界首个面向海底冷泉系统的大科学装置

从记者身边的模型可以看到大科学装置由水面保障母船、海底实验室、保真模拟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最受关注的就是中间的海底实验室,它长33米,宽和高都在7~8米左右,内部是由5个耐压球体串联而成,内部体积有3个中国空间站的大小,也远远大于“奋斗者号”等载人潜器。

冷泉装置总建设计划用5年的时间,建成国际首个2000米级坐底式深海载人驻留实验室,这也是世界首个面向海底冷泉系统的大科学装置。专家介绍,现在实现了真正实际意义上的把实验室“搬到”了海底。这种长驻留深海大型的实验装置,尤其是载人实验装置可以对于深海的材料、深海的能源、深海的通信等相关产业也有极大的带动作用。

探秘冷泉生态系统破解深海谜题

记者身边容器里面的生物是贻贝、白瓜贝,看起来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但它们最大的特点是不依赖于光合作用,它们依赖于海底2000米深处的冷泉生态系统。冷泉就好像海底喷泉一样,从海底裂缝中渗出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不同流体,而且温度在2~5摄氏度,被称为冷泉。靠吃甲烷和硫化氢,不依靠于光合作用,依赖化能作用而形成多种生物圈。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首席科学家张偲介绍,冷泉生态系统还有三个特点,包括可燃冰的富集区,可燃冰是新一代的清洁能源;第二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等生物资源;第三它是丰富的碳汇资源,通过物理固定、化学固定、生物固定把甲烷转化成固化碳源,是丰富的碳汇资源。

据记者了解,实验容器里面包含有贻贝、蟹类,还有海胆等600多种丰富的“冷泉居民”,但一旦离开这样的冷泉生态系统,系统就会瞬间崩塌,所以还必须乘坐海底实验室去到海底进行原位长时间观测。(央视网)

青海省玛沁县发布暴雪黄色预警_1

一文解读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成绩单” 多项指标释放经济稳中向好信号

首届全国(海南·陵水)微视频大赛启动

轨道上的长三角在“提速”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居民身边的体育文化“会客厅”

特写:澳门“土地诞”里的文化传承

河北省栾城区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1

让学生“动”起来 成都这所小学竟然有829张乒乓球桌

包装印外文“变身”卖天价?记者调查假冒进口水果背后链条

深圳上榜春节旅游国内十大热门目的地 推出近600项优惠活动和众多精彩旅游产品迎接八方宾朋

财政部下达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20.37亿元 支持实施秋粮作物“一喷多促”

清明假期广州地铁运客2191.3万人次,体育西路站“人气”最高

逐梦苍穹与深蓝 我国前沿科技实现“硬核突围”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明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