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中华|文博)展七米漕运图卷 览千年运河胜景

小编

中新社天津1月18日电 题:展七米漕运图卷 览千年运河胜景

(寻味中华|文博)展七米漕运图卷 览千年运河胜景
(图侵删)

  作者 王在御 王君妍

  近日,一幅长逾7米、精美细腻的清乾隆时期《漕运图卷》亮相天津博物馆。该图采用平立面结合的鸟瞰式形象画法,描绘了自洞庭湖和岳州府开始,经长江、大运河至北京的水道路线及沿途景观。

近日,国家一级文物清乾隆时期《漕运图卷》亮相天津博物馆。图为游客正在参观该展品。  王在御 摄

  “这幅图大约绘于清代乾隆时期,其作画精美,比一般漕运图提供的信息更多。”“沽帆影远——天津运河文化展”策展人、天津博物馆历史部工作人员安秋州向记者讲解,图中河水颜色的不同,代表了不同河段的水质,譬如青色代表该河段水源丰富,黄色则代表比较浑浊,甚至在天津三岔河口通向出海口的部分还画出了海浪的形状。

  “该图还标注了北京紫禁城,扬州大明寺平山堂、高旻寺等名胜古迹。像这样比较精致的漕运图,也侧面体现出大运河在当时的重要性。”安秋州说。

图为国家一级文物清乾隆时期《漕运图卷》(部分)。 (天津博物馆供图)

  “白河流水日汤汤,直到天津接海洋。我欲乘舟从此去,明朝便拟到家乡。”这首明朝散文家归有光的诗作《初发白河》,便是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寄托诗人身处北方思念南方家乡之情。

  据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克介绍,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连接了整个海河水系,是重要的漕运中转站。而《漕运图卷》中清晰描绘了南运河与北运河的交汇处——天津三岔河口,是元代海漕转运节点的重要历史见证。

  “漕运的发展形成天津三岔河口‘天下粮艘商舶鱼贯而进,殆无虚日’的景象,并且催生了宝泉集、宫前集(天后宫前)、安西市等十集一市。”陈克说,当时民间还流传着“天津卫,天天集,今天不齐明天齐”的说法,反映了这些市集的繁荣与活力。

  这些以运河为基础的繁荣市集,也为天津饮食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譬如天津名产小站稻、沙窝萝卜的培育,都离不开南运河滋养。“除了种植业,运河沿岸的饮食文化也与高热量快餐类食物密不可分。”安秋州说,“例如煎饼馃子、水馅儿包子、大饼、豆腐脑等,这些方便快捷的食物是码头工人所必需的。”

漕运的发展形成天津三岔河口繁荣的商业景象。图为游客正在参观京杭大运河天津段附近的餐饮、商会相关展品。  王在御 摄

  在《漕运图卷》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天津府”“杨村”等地名。作为清代运河沿线码头之一,杨村可以停泊船只。据安秋州介绍,康熙帝南巡时偶尔会驻跸杨村行宫,品尝著名小吃杨村糕干。而该小吃实乃600年前沿运河从浙江绍兴传到天津杨村,是典型的运河文化产物,康、乾二帝都曾夸赞过这味小吃。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南粮北运,南北美味相兼容,甚至还吸纳了西方多种食俗。”天津民俗文化专家赵永强说,在饮食物料的支撑下,从小吃到大菜,从快餐到筵席,天津拥有了多样化的饮食文化。

展览中,游客通过图、文、声等方式了解运河文化中的戏曲元素。  王在御 摄

  “在过去,许多戏曲团沿着大运河边走边演,京剧就是受此影响而诞生的。”安秋州提到,除了饮食,戏曲文化也随着运河流动。自18世纪末清乾隆时期,“四大徽班”从南方沿大运河进京表演,随后的几十年里,徽剧广泛借鉴了其他戏曲的曲目、唱腔和表演技巧,经过不断碰撞融合,最终在大运河最北端,诞生了名为京剧的全新剧种。

  “南北运河的交汇之处,是繁荣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之地,从而孕育了天津这座超大城市。”陈克说,天津这座“大运河载来的城市”,因运河而催生源源发展动力,因运河而种下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也因运河而成为一座有声有色的多元化城市。(完)

【编辑:邵婉云】

秦兵马俑有了境外融合服务平台 39个国家和地区可在当地购票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发布大雾黄色预警_2

通讯|“要成为巴基斯坦与中国友谊的桥梁”

重要突破!“点亮”肺部为重疾早期筛查提供新路径

韩江发生2024年第4号洪水 水利部门全力应对

数说新中国75年|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文化强国建设加力提速

短道速滑——中国杯精英联赛石家庄站开赛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羽毛球——韩国公开赛:程星 张驰无缘决赛

贵州省遵义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马拉维总统要求该国维和人员从刚果(金)撤军

阜阳新增一条科目三驾训路线

(寻味中华|文博)展七米漕运图卷 览千年运河胜景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明秀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